恆毅力
大家有看過「恆毅力(Grit)」這本書嗎?作者安琪拉.達克沃斯博士(Dr. Angela Duckworth)曾在這本書上市的時候來台灣宣傳。大家可能不知道達克沃斯博士其實是賓州大學正向心理學教授,她曾經在美國的中學任教,對於如何幫助孩子有成就、特別是經濟弱勢的孩子,是她最投入的研究領域。成就(Achievement),正是PERMA理論的第五大支柱,它是人生圓滿幸福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達克沃斯博士研究古今中外在各種專業領域成就斐然的人,包含科學家、藝術家、演員(Will Smith就是她的研究對象)…等,還有西點軍校的學生、參加美國拼字大賽(Spelling bee)的選手,她發現「恆毅力」是最能預測成功的元素,沒有之一哦,就是只有「恆毅力」。
什麼是「恆毅力」?達克沃斯博士先給了一個成就的方程式:
天份(Talent) x 努力(Effort) = 能力 (Skill)
能力(Skill) x努力(Effort) = 成就 (Achievement)
這代表什麼意思呢?把方程式改寫一下:
天份(Talent) x 努力(Effort)x 努力(Effort)= 成就 (Achievement)
天份只佔一小部份因素,努力努力再努力,才是獲得成就的關鍵。達克沃斯博士把「努力」用另一個更具體的名詞代替,就是「恆毅力」;她提出「恆毅力」包含了兩個元素:
熱情 (Passion)
毅力 (Perseverance)
熱情代表對某件事的高度興趣(interest),而且這件事對你有意義(purpose),就可以引發動機;達克沃斯博士認為「熱情」非常重要,因為它是內在的動機,是個人發自於內心想要做這件事,而不是去迎合別人或符合別人的期待。她甚至提出如果「意義」並不是滿足自己的需求或欲望,而是為了幫助他人 (是幫助他人哦,不是滿足他人),則成就會更大。
而毅力則包含了刻意練習(deliberate practice) 和希望(hope) 。達克沃斯博士強調「刻意練習」並不是花一萬個小時重覆做就好了,而是要有這些特徵:
A. 明確目標(Specific goals): 替自己設定目標,可能是一個長期目標切分成數個短期目標;目標都會比自己目前的能力高出一點點。
B. 一段時間的高度專注(Intense focus): 投入練習的時間不可少,同時必須要有深度的專注力。
C. 立即回饋(Immediate feedback): 這個部份主要是讓個人知道自己哪裡做得好、哪裡做不好,並且找到改善的標的,因此回饋的機制不限於老師或教練回饋,自己做練習題、同儕觀摩…等也都可以。
D. 頻繁感到不舒服(Frequent discomfort): 這點最耐人尋味。大部份人看那些成功的專業人士,可能會以為:他們就是很喜歡做那件事啊,所以練習時不會痛苦。其實不然,前面提到設定目標都是比目前能力再高一點點,這表示在達到目標前有可能遇到挫折,而且隨著目標的難度逐漸升高,挫折指數也會跟著升高,當然能力也會被磨練得愈來愈強。這很像蛇蛻皮的原理:蛇蛻皮的時候據說很痛,但蛻皮後的花紋會比之前更鮮艷漂亮。
至於希望(hope),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。就像是馬拉松比賽過程中不斷對自己的喊話:你可以的!你一定做得到!聽起來像是什麼荒謬的安慰劑,但是在正向心理學的研究則發現-沒有目標沒有作法的希望的確是像安慰劑一樣起不了作用,但如果有明確目標和作法,希望則是很有力的推進器。
最後要談到培養恆毅力的方法,這是我從verywell Family所找到的具體方法,雖然是給大人用來教育孩子的,但我想適用於所有人,包括你我。
1. 引導孩子找到他感到有熱情的事情
2. 鼓勵孩子嘗試他們不會的新事物
3. 讓孩子自己面對挫折
4. 幫助孩子擁有「成長型思維」(Growth Mindset, 在正向心理學佔有重量級的地位,下次我們專文來談這個主題)
5. 和孩子一起腦力激盪(學習策略)
6. 教孩子「失敗了也沒有關係」
7. 聚焦討論「努力」而不是「成果」
8. 當個有恆毅力的父母
最後一點我認為才是重點中的重點-培養孩子的恆毅力絕非是個簡單任務,但是讓我們懷抱著希望,就能夠支撐我們面對過程中各種困難。
達克沃斯博士的Ted Talk演說
杜維克博士有關成長型思維的Ted Talk演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