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養自我效能感,讓自己發光

Tiffany Lee
4 min readJun 12, 2019

--

Photo by Jason Leung on Unsplash

「XX媽咪,XX上課的專注度很高哦!在這個年紀很不容易耶!」「有嗎?老師我覺得我女兒都不會,上課都答錯…」

「XX爸比,今天XX上課表現很棒,我問他的問題都答對呢!」「吼!老師他應該都是矇的吧…」

「XX媽咪,我發現XX是個貼心的好孩子,他都會觀察別人的需要。」「老師,他程度很不好啦,都不認真…」

最近不管是在小小孩或大孩子的課後,跟家長閒聊時我常常讚美孩子的優點,大多數家長的反應都跟上述對話類似,我不禁想:這到底是中國人謙遜的美德所致?還是家長真的只看到孩子的缺點?

父親對我們三姐弟妹的教育非常嚴格,只要一點小事沒有做好,父親一定把我們罵得狗血淋頭,一無是處,所以我們三個孩子一直到長大都沒有什麼自信。我也是,即使一路走來學業和工作表現都很不錯,內在還是停留在那個「總是覺得自己沒那麼好、永遠都要一直努力不能鬆懈」的狀態,大學曾有一段時間還去做心理諮商。幸好這幾年開始自我探索,才慢慢把自信一點一點撿回來。

我並不埋怨父親,三十歲之後要為自己負責,怪父母只突顯自己無力無能改變。但是不可諱言的是,父母的教養方式真的對孩子有很深遠的影響,然後,這個影響你不一定看得到。

Photo by Hyunwon Jang on Unsplash

早在1977年心理學家Bandura就提出一個名詞叫:Self-Efficacy自我效能,其實就是俗稱的自信,Bandura明確定義自我效能是: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;在心理學界,甚至認為相對於天賦(talent),自我效能更能讓一個人成功。

那要如何培養自我效能感?心理學家提出五點建議:
⭐️累積成功經驗,比如熟練一項能力或技術,並且有好的成果
⭐️觀摩他人的成功經驗,相信具有同樣特質或能力的自己也可以做到
⭐️來自他人的鼓勵,強化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到的信念
⭐️正面的情緒和心理狀態,處於負面情緒的時候,往往自我效能感也會受影響
⭐️想像自己成功的模樣

我要強調的是-來自他人的鼓勵是自我效能感的強化劑。我們可能不知道,父母無意間的言語其實在無形之中塑造了孩子對他自己的觀點,還有他的價值觀。如果我們一直專注在孩子的缺點,言談之中也聚焦在孩子的缺點,久而久之,孩子真的會以為自己只有缺點,然後一點一滴失去自信。但如果我們可以聚焦在孩子的優點、他的努力、他做得好的地方,孩子慢慢會生出「我可以」的自信心。

你可能會問:現在孩子都是一碰就爛的草莓族或水蜜桃族,不就是這種「好棒棒」教養方式的產物嗎?

我的回答的:不是。如果你什麼事不分大小不分好壞都讚美好棒棒,孩子就可能變成草莓或水蜜桃。但如果你可以:
🍓針對孩子做的具體行為給予讚美,比如:我看到你都不用媽媽要求就主動洗碗,真的很貼心。
🍓針對孩子的努力給予讚美,比如:我看到你上課時很專心聽老師說話,而且積極回答問題,即使答錯也不氣餒,真的很棒。
🍓當孩子挑戰超乎他能力的事時給予讚美,比如:看到你願意跨出舒適圈讓自己的能力不斷提昇,爸媽真的以你為榮。
🍓不要讚美孩子聰明,這個太重要,下次專文分享。

孩子就可以發展出「我可以」的自我效能感。最後分享一篇台中市惠文高中
蔡淇華老師的文章,我認為它是自我效能的最佳詮釋,為了孩子(特別是國高中的孩子),請你一定要讀一讀。

--

--

Tiffany Lee
Tiffany Lee

Written by Tiffany Lee

陪伴過度努力的你,用生命影響生命,引導你活出幸福圓滿的人生/// 職場與人生教練/ 美國The Flourishing Center正向心理學實務CAPP證照/薩提爾自我探索工作坊/非暴力溝通訓練/跨國企業經理人

No responses yet